文章引用來源:

http://www.mjjtw.com/mjj/redirect.php?tid=2684&goto=lastpost#lastpost

Michaele台灣珍藏紀念館

 1005302056fd362e9514649808.jpg

麥可‧傑克森演唱「Give in to me」時,請到好友Guns and Roses吉他手Slash跨刀 演出。 

來源:聯合報    作者:何定照

去年6月25日,麥可‧傑克森遽逝,各界粉絲紛紛跳出來哀悼,才發現原來身邊盡是麥可粉絲。麥可的魅力究竟何來?本刊今天從舞蹈角度談麥可,也作為他即將到來的逝世周年紀念。 

去年底,麥可‧傑克森的演唱會電影「未來的未來」在台上映,拉芳舞團編舞家布拉瑞揚坐在電影院,第一個鏡頭還沒出來,就哭得滿臉是淚。對他來說,麥可是他的青春、他的舊夢、他的神。 

崇拜麥可 散布藝術界 

像布拉瑞揚這樣崇拜麥可的,在表演藝術界比比皆是。甫在雲門二春鬥以「裂」再創新姿的編舞家鄭宗龍,在1993年麥可來台演唱時,和布拉瑞揚一樣,同是在台下顫抖著仰望麥可、受他洗禮的一員;「劇場大砲」形象鮮明的王墨林,遇上麥可也一片柔軟真情,為他激情辯護之餘,還稱讚他是反叛先驅。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日期:2010-05-28  來源:MJJCN.com  作者:Keen  

ap_F23_20100528054439715.jpg 

“他的心碎了,他的靈魂碎了。” 

文/ Keen 

MJJCN對卡倫·菲(Karen Faye)的採訪策劃了差不多一年。 

早在當得知她重新回到Michael Jackson的THIS IS IT演唱會團隊時,我就曾寫信過去表達了祝賀。2005年,卡倫當時是帶著鬱悶和不解離開MJ的,我是很高興看到他們能又開始合作。 

卡倫回信感謝了我,我和她約好在倫敦演唱會上見面。 

然而最終,這次倫敦會面因為Michael的突然離去而變成了一個無法兌現的相約。 

悲痛之中,她打算用Facebook與歌迷交流Michael留下的一切,和他最後時光裡,她所目睹的故事。於是,歌迷從她那裏得到了很多前所未聞的消息、故事,大家分享著,悲傷著,討論著,安慰著。 

但隨後不久,事態開始失控。小報記者駐紮在了她的Facebook裡,開始把一些無心口快的言論,乃至她分享的照片,給搬上了媒體。她承認這是她犯下的錯誤。但她透露的故事,也越來越多。於是,一些指責聲和懷疑聲漸起,指控她洩露一些不該洩露的東西;而不相信她的人,更認為她情緒失控,滿嘴胡言,甚至帶有對某些人的“私人怨恨”。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兜兜兒說:  

以下這幾篇是去年MJ剛過世沒多久所寫的評論(有一二篇評論還是MJ生前就寫的),現在看來仍是十分的中肯,應該有不少人看過了。在我的印象中X果日報都被我歸類為八卦報,竟然也會刊出這麼有水準且中立客觀的報導,真的令我頗感意外。

也許文中作者的觀點不見得每位MJ迷們都能認同,但能在當時大環境氛圍對MJ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寫出對MJ不帶有任何偏見的評論文章,真的很不容易。

想一想﹖還是PO上吧!或許會有那麼幾位誤入兜兜兒的MJ園地的網友會看到,也算是替MJ做一點澄清說明的小事吧!

誰怕麥可傑克森?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何春蕤

20090703 蘋果日報論壇

 日後人們將發現,傑克森不是死於藥物,不是死於整型失敗;而是死於長久匯集沈澱在他身上的各種歧視的效應,包括「種族歧視」以及「反種族歧視」自身所形成的僵化政治正確要求,也包括人們對性別、身體、性向的各種僵化認知。

2003年麥可傑克森被控猥褻兒童事件爆發,當媒體一面倒的看熱鬧、惡劣扒糞的時刻,美國知名的跨性別作家費雷思發出文章,指出圍繞傑克森的負面言論其實出自一些大家習以為常的成見。 

1980年代末期開始,和無數整型的男女一樣,傑克森開始積極的改變外型。然而在那個種族尖銳對立的社會脈絡裡,人們看到的只是他背離了黑人的外貌特徵,許多人罵他「黑奸」,說他迎合白人的審美觀。然而費雷思在這些譴責中卻看到了另一種隱而未顯引發厭惡的特色,那就是傑克森與日俱增的「中性化」(說穿了是「女性化」)裝扮,以及非常複雜的性別表現。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O朋友寄給我的伊妹ㄦ,真覺得心有戚戚焉。

PO上部落格大家共同分享。

Dear all

把握當下

對自己好一點

別只是苦命的工作~~要懂得善待自己與家人  

能用掉的才是財產...其餘的是遺產  

年長了要善待自己.... 

有位大學同學的婆婆是美國人,現住在美國的養老院,朋友每星期和她先生到養老院看婆婆。 

她婆婆已獨居30多年,88歲時還可以獨自開車旅行。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0-05-25  來源:MJJCN.com  作者:Keen 

文/ Keen 

關於薩米,關於即將到來的KAREN FAYE採訪,和或許將來更多的嘉賓,關於陰謀論,關於MJ的遺產,關於MJ的孩子,關於很多很多的矛盾和疑惑,突然在心裡糾結成了一篇文字,不由得要把它寫出來…… 

MJJCN很早以前就公告過,我們不支持抵制電影《This Is It》的活動,也不支持THIS IS NOT IT活動。理由是他們沒有確鑿證據,引起了普遍的爭議,並開始導致歌迷內部的分裂。

我現在不能說當時的決定是否正確,但我們確實說過,不支持是“暫時”的,並且“希望那些自信肩負使命的人,儘管在MJJCN之外放手開展你們的運動,並能夠在調查過程中得到你們想要的答案”。

那麼現在,MJJCN要插手和支持THIS IS NOT IT嗎?不一定。也不盡然。 

走在洛杉磯的大街上,在這個世界娛樂的中心,這個復雜兇險充滿權力鬥爭和算計的地方,普通的遊客無法感覺到那份透不過氣的壓力。我並非沒有聯繫過MJ遺產公司、AEG、索尼、MJ家人和其他相關人等,甚至還有人幫我聯繫了寫過我們正在抵制的圖書《揭秘:麥可傑克森的最後歲月》的作者伊安·霍普林,想以最包容最寬容的心態,去吸收各色人等的說辭,找到通向真相的道路。 

但是MJ遺產公司和索尼、AEG等等的說辭,你們在無數媒體公關機器上其實已經見識;MJ家人,因為案件和調查在進行中,不可能再發表更多言論;而伊安·霍普林,我感覺我會提一把菜刀而不是拿錄音筆去見他。

這就是為什麼我最終決定單獨挑出薩米和KAREN做代表,採訪她們的原因:她們來自一個灰色地帶,她們沒有什麼利益的驅動,她們能說出別人不敢說,不願說的東西,一些和主流不同的東西,或許這能夠告訴我們,開放的思維,究竟在哪裡? 

當我們再三強調我們支持MJ的作品,支持MJ留下的遺產,不支持那些抵制活動時,一些熱血的歌迷直斥我們是“幫兇”,被索尼“收買”(可是我們怎麼就五毛錢都沒見著呢?);當我們同時質疑索尼,研究陰謀論的可能性時,馬上又有一批歌迷跑出來,斥責我們在“聳人聽聞”。總之我們往哪一邊走,都是錯,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兜兜兒說:

之前常常在youtube看到國外的新人在婚禮上大跳麥可舞。

前些日子在我的Facebook的轉貼連結上,看到台灣也有一對新人在婚禮上大跳麥可舞。

新郎真的卯足了勁大秀麥可舞,真的跳得粉棒耶~~

新娘很幸福,也很感動,連我家古板的老爺也看的呵呵笑~~

沒天份還真的是跳不來滴~~!

 

PS:我有徵得新郎的同意,允許我PO上部落格呦~~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更新日期:2010/05/22 02:41 

男人,你當上老公,覺得結婚之後快樂得不得了嗎?如果日子過得太開心,渾然不覺老婆過得沒自己快樂,小心最後你會被老婆休了。西方經濟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婚姻中有「幸福落差」(Happiness Gap),妻子若是覺得老公總是比自己幸福快樂許多,最後經常會下堂求去,婚姻以破裂收場。 

這項研究取樣自英國、德國及澳洲數萬對配偶,結果發現,夫婦之間覺得快樂的差距愈大,那麼婚姻以離婚告終的機率也愈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效應只出現在老公比老婆覺得日子快樂的時候。而且,此時主動求去的,往往是一直悶悶不樂的妻子。 

若是妻子得承擔大部分的家務及育兒瑣事而疲累不堪,或者與丈夫的社會背景不同、擁有高於平均值的收入,夫妻的幸福落差更會加大。而若配偶兩人社會背景匹配、宗教信仰相同、共同分擔家務事,或者妻子專責當家庭主婦,幸福落差就會彌補起來。 

研究團隊成員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專家谷文博士認為,夫妻兩人幸福快樂的程度相同,婚姻關係就愈強固。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期:2010-05-20  來源:MJJCN.com   作者:tinachan0728 

2010年5月20日-又有一部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紀錄片即將到來——《真實的麥可·傑克森》(The Real Michael Jackson)。不過這次是來自傑克森的好友。 

電影的製片,傑克森的親密朋友大衛·格斯特(David Gest)是傑克森30週年獨唱生涯紀念演唱會的導演。他說,片中將有很多歌迷期待的東西。 

這將是一個長達四小時與歌手的朋友和及其家人的特別訪談,他承諾這是部對流行音樂之王史詩般的致敬。其中,傑克森的母親凱瑟琳(Katherine Jackson)將在兒子去世一年後,首次打破沉默,談論她的感受。 

這部紀錄片預計會在今年6月在電視上播出,具體日期還未確定。  

大衛·格斯特說:“我試著展示麥可真正獨特的光輝。我花了三個月週游世界,採訪在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物。我相信這部流行紀錄片,將集娛樂與教育並重地評價真正的麥可·傑克森是怎樣的人。我希望這將成為他對全人類的同情和愛的最後證明。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人,本次特別節目揭示了他許多不同的性格。”  

該片也將談及傑克森的婚姻和依賴處方藥的問題。 

此外,這部全球性發佈的影片,有對史摩基·羅賓遜(Smokey Robinson)、惠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迪昂·沃薇克(Dionne Warwick),麥可的助手法蘭克·卡西歐(Frank Cascio),詞曲創作人希亞達·加瑞特(Siedah Garrett)、英國老牌女歌手佩托拉·克拉克(Petula Clark)等人的訪談。傑克森的大姐瑞比(Rebbie)和他母親凱瑟琳也將分享她們的故事。  

節目還會收錄了一個罕見的麥可和大衛·格斯特之間的訪談。這是在30週年慶典時做的,從未公開。這將讓公眾看到傑克森對他的朋友開玩笑時真實低沉的嗓音。  

傑克森的哥哥提托(Tito)也非常期待這部影片,他談道:“大衛曾是麥可一個難得的朋友,在他面前,麥可可以輕鬆自在的做自己。還是小孩到20多歲少年時,他們總是形影不離,一起惹麻煩和玩弄大家。大衛是麥可和我的異姓兄弟!他從來不怕站出來,告訴麥可真相,不管他是否願意聽。”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5150646140fd7de6c142922.jpg 

中廣新聞網 更新日期:2010/05/15 09:35

麥可傑克森安息的地方,成了向日葵花海,一個花農,送了兩千朵向日葵到麥可傑克森的墓園。

在加州聖地牙哥種植向日葵的(雷文)從報上得知,麥可傑克森的前妻、也就是貓王的女兒(麗莎瑪莉)感嘆麥可傑克森的墓園太冷清,只有幾束鮮花、蠟燭和寥寥可數的禮物,雷文聽說,麥可傑克森生前最喜歡向日葵,他就決定送花去墓園。 

星期五天剛亮,他就開著卡車出發,三個小時之後,他抵達位在加州葛蘭岱的林茵墓園,兩千朵向日葵市價大概三千到五千美元之間。 

貓女的部落格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hl=tw&sl=en&tl=zh-TW&u=http://blogs.myspace.com/index.cfm%3Ffuseaction%3Dblog.view%26friendId%3D42291868%26blogId%3D534258549&rurl=translate.google.com&twu=1&anno=2&usg=ALkJrhgB-Z_V3uBUvcb00Gnz7MPToT7glA 

發文內容: 

Wednesday, May 12, 2010

Greetings MJ Fans....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是德國古典音樂家Carl Orff的作品。

布蘭詩歌常常在廣告,新聞,連續劇,武俠劇……等等中出現,甚而連布袋戲也愛用,亂用的情形十分普遍。

聆聽布蘭詩歌的最高境界,是會讓人感動到臉龐佈滿喜悅的淚水而不自覺,胸膛攔不住狂亂的心跳卻又不嫌它太激動;

若此時有人倏地昏厥倒下,則表示已充分領受到了布蘭詩歌的訊息 .....

唉呀!這種心靈悸動,那些庸俗的連續劇,武俠劇是不會懂得啦!

布蘭詩歌的確不能亂用,儘管它氣勢磅礡,眾多電影原聲帶、電子樂團、廣告配樂、競技賽事開幕樂曲,都頻繁地使用著布蘭詩歌。

兜兜兒覺得能把布蘭詩歌表現的淋漓盡致的,當然要算是Michael Jackson了。

兜兜兒何其有幸,趕上了MJ的黃金時期。

布蘭詩歌之於MJ,兩兩相襯,兩相提攜。

布蘭詩歌無所不在,但至今無人能超越MJ版本凌人的氣勢。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