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6-25 來源:貴州都市報 作者:郭鴻靜 張雅旖
《他是最重要的那一顆星》
2009年6月25日,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MJ)突然去世,年僅51歲。他是另一位巨星伊麗莎白•泰勒眼中的【流行音樂之王、世上最偉大的娛樂家】,也是世人眼中謎團與爭議最多的公眾人物。
一年來,許多關於MJ的謎團真相大白,許多媒體報導原來是對他的中傷和歪曲:他不是一個怪物,他只是一個活得真實的普通人,卻因為站在舞臺之巔而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一年來,歌迷在沉痛悼念之餘,不得不強調“請用正確的方式記住他!”
在MJ周年祭到來之際,本報記者查閱大量權威資料,與追隨MJ十數年的忠實歌迷對話,了解天王生前身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今天是麥可•傑克森去世一周年。包括中國歌迷在內的數以千萬計的全球歌迷用燭光、歌聲、舞蹈、集會等各種方式進行悼念——
6月20日,貴陽,一群身著黑衣的麗人和肩扛背包的小伙突然出現在大十字廣場上,冒著大雨,隨著已故“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森名曲《比莉•珍》,共同跳起了MJ的經典舞步,引得眾多市民舉傘圍觀,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攝這一動感畫面。“我們是麥可•傑克森的歌迷,在他去世一周年的時候,我們用這種行為藝術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懷念。”為活動攝像的MJ歌迷周皓告訴記者,這是貴陽歌迷為MJ周年祭舉行的特別紀念活動,以此喚起人們對麥可•傑克森的記憶。據悉,貴陽歌迷將在今天把紀念視頻傳到網上,與全世界的歌迷一起分享。而早在2個月前,曾為MJ未成行演唱會《This Is It》電影擔任字幕翻譯的資深歌迷、MJ中國網名譽主席張銳更是越過千山萬水到美國,穿越廣闊的加州,拜訪聖塔巴巴拉寂寞的夢幻莊園(Neverland),前往麥可安息之地向他致敬……
昨日凌晨2:46,忙碌的張銳通過電子郵件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講述中國歌迷與流行天王的動人故事。
麥可 一個偉大夢想家
他,讓世界為之舞動!麥可•傑克森5歲就開始登臺,一生與音樂為伴。張銳認為,MJ的音樂有著黑人天生的律動,根植於布魯斯、靈歌和R&B。“他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教父和模範。他的音樂精緻、複雜、迷人,讓人能從中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靈感。他可以跨越音樂流派,也可以融合音樂類型,他推開了所有創意的邊界。他是完美主義者,他是高品質藝術的象徵。他先鋒的作品從來就不會過時,直到今天,直到永遠,這就是經典。他還用音樂去傳達信息,傳達愛。於是,他的音樂本身就算一個流派——無法被複製,無法被超越。”
麥可身邊的人都告訴我,他是一個天才,一個好人,一個導師,一個有神性的人,一個偉大的靈魂。而我更喜歡用〔夢想家〕去描述他。他實現了他的夢想,並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去堅持和追尋他們的夢想。不久前,張銳剛完成滾石雜誌出版的MJ權威傳記《Michael》中文版翻譯工作。他告訴記者,生前創下了眾多金氏世界紀錄的MJ在去世後,繼續刷新著歷史記錄:他的專輯半年全球銷量達3100萬張,電影《This Is It》的各方收益達10億美元,將出版的新專輯簽下了歷史上最豐厚的唱片合約……
麥可希望把愛帶回這個世界,保護環境,拯救這個星球。作為一個了解麥可的歌迷,張銳認為MJ的夢想更重要。“他想回饋一直愛他支持他的歌迷,想讓他的孩子看看自己的風采,想讓世界見證一場偉大的冒險,想讓人們欣賞他的音樂和夢想,而非糾纏著他的緋聞。他想向我們,向他的同行,向世界展示,一個藝術家的極致、敬業和真誠。他還想傳達博愛和環保的信息。儘管世界對他百般詆毀,他始終以愛回饋。這就是這些信息之外的信息:一種高貴的人格。”
美國人 從未如此珍視MJ
『和許多人一樣,MJ對我們已經不是偶像,而是家人』。張銳說。
一年來,這種心情於美國人更為強烈。麥可80歲的母親痛失愛子,至今未能走出來。“每次看到她,都讓人傷心。” MJ好友伊麗莎白•泰勒,準備前往倫敦在聽到噩耗時暈倒,無法出席MJ追思會,布魯克雪德絲幾度哽咽的致辭、怎麼都止不住的眼淚,MJ孩子們的哭泣……
“莫瑞只是給Michael注射了最後致命一針的人。MJ生前的化妝師卡倫•菲(Karen Faye)在洛杉磯和我們吃午飯的時候說:但其實是整個社會,和那些嗜錢如命的人,在這數十年的時間裡,一步步將他慢慢殺死的。”張銳告訴記者,“美國人在他去世之前,對他非常刻薄。現在,無數美國人又重新愛上了他,重新發現了他的偉大。影像店裡到處都是他的作品,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無論是紀念品還是模仿秀還是日常的口碑。”
而最讓張銳動容的是好萊塢星光大道偶遇的一幕。
一群又一群的遊客在Michael Jackson的明星像前,駐足,合影,流連。
一個MJ模仿者站在不遠處,與遊客合影,擺出姿勢,收取小費,度日。
突然,一個黑人大媽停下來,指著Michael的那顆星,大聲地對周圍路人說:“這兒所有的星星裡,就這一顆最重要!”
閱讀MJ 別錯過《月球漫步》
目前為止,許多關於麥可的消息都是零散而混亂的,用客觀準確的語言、證據確鑿的事實去描述麥可一生的文字,張銳推薦了幾本。
“他的自傳《月球漫步》,是歌迷最應該閱讀的書。還有一本叫《視覺記錄》的編年史,客觀且事無巨細地記錄了他的一生,精確到了每一天,MJ親自認可這本書的。這些都是歌迷必備的好書和工具書。”
MJ去世後,還出了一本官方巨書。有半個茶几那麼大,沉甸甸的,很厚實,也很好的總結了他的一生。但這本書太貴,很多歌迷是買不起的。我希望以後有更權威又更多面向的大眾書出現。對於他歷史地位的公斷,也依然尚無定論,因為各個階層和種族的人,都在做自己的評判。我們的目光需要放得更長遠一些,更開闊一些,有的時候需要過很多年,沉澱了,再回過頭來再做評判。披頭四、貓王、柯本、夢露、納金高等等,都是這樣。在我翻譯的《麥可》這本書裡,其實最讓我心有戚戚的一篇文字,是一個著名黑人作家托雷寫的《黑人超級英雄》。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阿爾•夏普頓在其中接受採訪說:歐巴馬之所以能當上總統,傑克森功不可沒,是這個歷史進程的重要推手之一。為什麼?因為他推廣了黑人文化,打破了種族藩籬。歌手Q-Tip也表示:我敢說這是自馬丁•路德•金逝世以來最大的損失,因為他是那樣深深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是那樣深深推動了歷史的前進。”當說這種話的時候,黑人社區是鼎力支持,但白人社區卻是滿心懷疑。總而言之,無論是讚頌還是詆毀,無論人言如何可畏,但麥可•傑克森的藝術和他的傳奇,卻將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身後事 歌迷心中有桿秤
5月,在MJ的墓前,張銳在冬青臺的門口放上滿滿一捧鮮花,“我在鮮花上插上卡片,寫道:Michael,願你安息,你是我們的激勵。願上帝給你和我們,一個公正”。MJ受到過度關注、又飽嘗非議的一生,讓他的歌迷經受非同尋常的考驗。世人對麥可狐疑的目光,張銳雖不喜歡,卻坦然面對。
“MJ沒有否認過他整容。只是人們把目光放了太多在評判他的外貌上,並不知道他有狼瘡和白癜風的困擾。孌童案,法庭已經證明他無罪。當年誣告他的男童也私下表達了懺悔”。至於令人MJ喪命的藥物,張銳證實:“MJ對藥物是有依賴,但不是那種吸毒嗑藥,為了爽而已。中國媒體很喜歡看到drug就翻譯成‘毒品’,這要麼翻譯是故意抹黑?要麼就是無知。MJ用藥是為了緩解壓力和痛苦,以及失眠。帶來這一切的,正是全世界往他肩頭堆砌的不公和嘲弄,讓他在巔峰上無比凄涼,但他用的都是醫生合法開具的處方藥。至於最後死於藥物過量,這要追究醫生的責任。”
MJ中國網的民意調查顯示,80%的中國歌迷相信“傑克森的死是一場陰謀”。時隔一年,MJ遭受2次解剖以不完整軀下葬,案件審理仍懸而未決。對此,張銳表示,美國接觸到的麥可朋友中,沒有一個人對案件的調查進展滿意。“目前,謀殺理論只是一種說法,但美國檢察官是以過失殺人罪起訴莫瑞醫生的。所以從法律上說,根本就沒有謀殺。但MJ去世,至今都有很多謎團。我們希望這些謎團能最終得到澄清。不是有句話講,醫生是最好的殺手?”
而面對新一輪的謠言四起,張銳說:“因為現在人已不在,所以很多消息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很多他身邊人都跳出來爆料,他的家人也開始把故事賣給小報,這增加了我們鑑別的難度。但是我們心中有一桿秤,因為憑著我們對他多年的了解,可以去判斷哪些可信,哪些純粹是胡說八道。我們同時也保持開放的心態,多聽多看多想多掂量。”
周年祭 歌迷要莊重得體
“麥可的周年祭,無論情感如何宣泄,無論怎麼活動,我們希望歌迷都要莊重得體”張銳說。連日來,作為在中國影響最大的MJ歌迷網站MJJCN.COM名譽主席,張銳常為MJ周年祭忙到深夜。
現在,MJJCN每天有近30萬的流量。目前論壇註冊會員總數已經有10萬人,而我們人人網的主頁上,已經有37萬多人。有很多人之前並不知道MJJCN,現在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就來註冊了。比如高曉松,前幾天他還和我說,當了‘散粉’這麼多年,現在終於找到組織了。
調查數據顯示,MJ歌迷從1950後到1990後都有,年齡層次很平均。張銳介紹,MJ中國歌迷,來自各階層各行業,有學生、作家、學者、藝術家、科學家、黨委書記、公司老板、農民工等等。
尤其是60後的那些前輩,給了我們很多支持,但他們都很含蓄,不出風頭。過幾年,我想2000後也會有很多新歌迷到MJJCN來,比如張柏芝的兒子,呵呵。
每個人有每個人愛MJ的方式。許多人也過了追星和參加活動的年齡。各地的歌迷會都時不時的會在MJJCN論壇裡發活動消息,大家多關注,就能找到組織。MJ去世後,天天都有歌迷給他的墓前獻花。中國已經有好幾批人去掃墓了,我是其中之一。但是因為各種原因,能去現場的中國歌迷暫時還不多。”
而對於之後推出的MJ新專輯,張銳表示:“我們願意讓歌迷自己去做出選擇,支持,是因為那是MJ的遺產;抵制,是因為擔心遺產的受益者究竟是誰。現在一切都未塵埃落定。我傾向於支持和推廣MJ的藝術。千百年後,一切都將灰飛煙滅,只有真正偉大的藝術永遠流傳。這就是時光的寓言。”
全球多家媒體 推出MJ紀念報導
MTV有多個特別致敬計劃,包括“麥可•傑克森10大音樂電視”,於6月25日播出,次日重播,以及6月26日播出2個小時傑克森的音樂電視。
音樂頻道也將播出1個小時的特別節目“麥可•傑克森對音樂的影響”,講述被“流行音樂之王”的歌曲、編舞和風格影響的藝術家。
音樂主題有線電視網Fuse有兩部全新特別節目《麥可•傑克森:內幕故事》和《致敬麥可•傑克森》。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決定在6月25日黃金時段播出有關傑克森的節目。新聞雜誌《20/20》將重點放在一個2個小時的報導上,記載正在進行的傑克森死亡調查,以及他的孩子們是如何應對父親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