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55_img_maxe6dbef9b.jpg 

兜兜兒說:

這是分成上下兩篇的新聞評論文章,是在MJ死後不久所寫的文章。

在當時八卦滿天飛的新聞中,這位作家所寫的新聞評論,是做足了功課,十分的中肯。

當時我就有看過,只是那時剛好家中電腦中毒,重灌之後儲存的網址不見了!

今天,逛網頁時,又突然找到了!

應該有不少人看過了,不過我還是PO上來,跟各位分享。 

引用來源:

樂多新聞部落格

http://magz.roodo.com/article/1055 

專欄作家 膝關節(記者 專欄作家)  

麥可傑克森,這位流行樂壇的天王,黑人音樂界的革命者,他傳奇性的一生,總是帶給人們無限的驚嘆號,只是,這顆巨星殞落並沒有帶走世人對他的好奇,反而,留下更多問號。 

時事評論:麥可傑克森(一)

當那些傳說成為歷史

2009年07月11日  

六月二十六日,清晨,我因半夜腳抽筋,不得不起床。當我順便上廁所時,想看幾點,因此把手機開機。沒想到才只是早上八點十分,隨即電話響起,中廣電台的友人急忙打了電話來。「麥可傑克森死了,你能談一下嗎?」 

我還從清早的昏迷中搞不太清楚狀況,「麥可死了?怎死的?」我內心湧上無數個問號。「聽說是心臟問題。」我內心更複雜了?怎會又是一個猝死的巨星?這幾年已經送走無數個意外過世的明星。如混食藥物過世的希斯萊傑或花花公子女郎安娜妮可史密斯。  

麥可傑克森猝死,彷彿是所有傳奇明星選擇落幕的方式。然而對於那些了解他的人而言,死亡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對於不了解的人,搞不好還會內心咒罵著:「他性侵孩童又愛漂白與整型!」 

麥可長期以來背負的種族印記,白人優越感作祟之下的主流媒體,對他一直不懷好意。對於八卦小報而言,幫麥可羅織離譜八卦更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從音樂地位談麥可,毫無爭論地,麥可猶如黑人音樂界的革命者。在他之前,音樂的主流色彩,是在貓王、披頭四等白人樂手主導,想當初麥可的「比利金」(Billie Jean) MV要在當時剛開台沒多久的MTV台播放,竟然被該台否決。  

因為當年MTV台都只播白人樂手的MV,怎會播黑人歌手的MV?後來麥可所屬的CBS唱片向M TV台抗議,開記者會譴責MTV台有種族歧視。MTV台被輿論施壓,播出「比利金」一曲後,收視率大好,麥可為黑人樂手擔任開疆闢土的先鋒工作,由他帶領出之後80年代的黑人樂風成為強勢文化,讓靈魂樂、放克樂、狄斯可舞曲共冶一爐。 

若說70年代具有音樂史上的革命意義,80年代則是擴張流行樂定義,更具更庶民色彩,甚至也因麥可在MV上的創意領航,讓MV情節不再只是淪為拍拍歌手唱歌過程,更添入了電影般的情節設計,《顫慄》一曲的殭屍元素更讓後輩難以超越,進一步地,麥可使得80年代的音樂與影像不可切割,其中更蒙其惠的則屬瑪丹娜。  

有了80年代的全盛高峰,在1989年舉辦十年流行音樂家大獎時,「玉婆」伊莉莎白泰勒在念得獎宣言時,形容麥可為流行樂天王(King of POP),導致後來媒體多半用這封號形容他。  

據悉麥可後來還註冊了這個封號,但老實說,就算其他樂手想用也沒那狗膽值得一提的是,麥可始終很崇拜「搖滾天王」貓王,貓王被封為King of ROCK,可想而知,麥可能和自己偶像同列為King of系列,他內心是很開心的。後來甚至麥可還娶了貓王之女麗莎瑪莉,雖然婚姻維持不長久,但這也似乎傳達了麥可對偶像的熱情,部份也轉成了愛情與親情。  

談到麥可與貓女的婚姻,就不得不提他在1993年發生的孌童案件。這事大大打擊了他在世人的良好形象。雖然達到庭外和解,麥可花了2000多萬美金消災,卻沒自此撇除厄運。從1993年到2003年之間,性侵孩童官司上了兩次法庭,期間的大小傳聞更不絕於耳。然而,麥可到底真的做了嗎?這始終是樂迷們心中的大問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兜兜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