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的醫學內容可能不夠正確,所以只能作為參考,並不能視作醫療意見。
任何健康問題均應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
白癜風(Vitiligo) 俗稱:白斑症
白癜風,又稱白蝕症,是一種後天、慢性皮膚疾病。其主要癥狀為皮膚上出現形狀不規則的淺色或白色斑駁。發病率為1%左右,但非白色人種的病人患者由於膚色深,癥狀更為顯著。白癜風不傳染,患者無身體不適或機能失常。但在有些國家和文化中,白癜風患者可能因為外觀異常而感到自卑,或在社交中遭到偏見。
醫學界對白癜風的病因和致病機理還不清楚。目前初步認為和基因、環境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
癥狀
本病男女均可發生,從初生嬰兒到年邁老人皆可發病。15—30歲為發病高峰。
一半左右的病人在20歲以前出現癥狀。患者由於皮膚的色素細胞減少或失去活性,褪色區域開始出現於肢端皮膚。患處一般呈左右對稱分佈,面積隨著時間可能擴大或者不變,部分患處還可能重新著色。位於頭皮部或其他體毛著生區域的患處還可能導致毛髮褪色。
皮損表現為局部色素脫失斑。呈乳白色,大小不一,從1—2cm到幾十cm不等。形狀不定,一般為圓形、橢圓形,也有不整形、地圖形或呈網眼狀,表面光滑,無鱗片,從單個皮損到多發白斑,全身任何部位均可發生,患處毛髮即可變白,對紫外線照射較正常皮膚敏感,炎夏時,稍曬即發紅。
初發時多為色素減退斑,一片或幾片,色素未完全消失,故可與正常皮膚分界不清,也有開始發病時為點狀色素減退斑。皮損逐漸發展擴大,色素完全脫失,可互相融合,與正常皮膚分界漸漸清楚。皮損發展和靜止常交替進行,部分病人有明顯季節性,一般春末夏初時明顯加重,冬季靜止或減輕,有的病人皮損可較長時間局現於某些部位,而有些病人發展迅速,很快及全身。
大多數病人無任何自覺不適感,極少數病人初發時局部可有輕度瘙癢不適感,病情發展擴大後,不再出現癥狀。
約半數以上病人發病時可找到某種誘因。最多見的為精神因素和局部損傷因素,我們資料分別為20%和18.5%。精神因素包括精神創傷,工作極度緊張,情緒波動等。局部因素則包括皮膚外傷或濕疹、皮炎等炎症性皮膚病。其它誘因為日晒(特別是暴晒)、系統疾病、手術等。
治療
因為白癜風的病因尚不明瞭,目前沒有根治的手段。單純改善外觀可以用化妝品掩飾白斑,其他治療方法有類固醇激素、紫外線照射、手術等。用窄波段的紫外線-B照射可以使白斑的邊界不那麼明顯。目前最有希望,但還在實驗階段的治療方法是移植皮膚黑色素細胞。
白癜風病因
白癜風患者病因並不能確定,但是有很多的因素影響白癜風患者,比如說環境因素,工業污染,農業污染,還有很多個人的問題,遺傳,精神壓力大,內分泌與免疫系統失調,還有飲食上的不注意,厭食、偏食等。
著名病人
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
中國導演 馮小剛
前外交部長 簡又新
容易混淆的相似病癥
白化症(albinism),是一種遺傳病,主要癥狀也是皮膚變白,但與白癜風不同之處,主要在白化症患者是一出生即無法產生黑色素;且全身皮膚白化症狀比白癜風均勻許多。
白化症(albinism)是由於體內色素缺乏,導致眼、毛髮、皮膚顏色較淡,有白化症的生物個體又稱為「白子」。除了人類以外,白子可見於魚類、兩棲類、爬蟲類及鳥類。由於缺乏黑色素,白子通常容易受到陽光的灼傷和天敵的捕食,因此在野外白子是極少見的。爬蟲類的白子,如蛇或龜往往呈偏淡黃的體色。
發生原因
早期的研究者對於白化症的成因有許多不同的推論,不過都不太正確。直到二十世紀初葉,科學家才真正的肯定白化症是一種黑色素生成過程有缺陷的先天性代謝異常,屬於單基因遺傳疾病。白化症患者所缺少的黑色素(melanin) ,是在色素細胞(melanocytes)中製造出來的。而人類的色素細胞主要存在於皮膚、毛囊及眼睛,其功能的正常與否又和酪胺酸酵素(tyrosinase)的活性有密切的關聯,這是因為酪胺酸是形成黑色素的原料,需要酪胺酸酵素做為催化連串生化反應步驟的火車頭;由於黑色素的生成過程頗為複雜,往往會牽連其他器官系統的病變,例如視神經纖維走向的異常、出血傾向、免疫異常及蠟樣脂質堆積(某種罕見的脂肪病變)等現象;不過除了視神經病變之外,其他都相當少見。
兜兜兒雞婆的說:
從MJ去世到現在已經近10個月了~~
雖然已經有不少媒體願意做正面報導替MJ澄清一些錯誤的訊息。
不過我們身邊週遭還是有一些親友根本搞不清楚白斑症(Vitiligo)跟白化症(albinism 白子)有啥分別?
美國洋人也沒有比我們高尚到哪兒去?
否則MJ怎會在自己的母國遭受到如此大的誤解與屈辱呢?
看來美國人不懂得分辨這兩種皮膚病變的人應該是不少滴!!!
留言列表